中华文明史诗传
文|陈明福
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归故乡。高祖萌生好愿望,安得猛士守四方?
世上万事挺复杂,君臣各自有心肠。主因皇上缺宏量,国家当作私家房。
猛将执掌虎狼师,威胁皇位心不放。狡兔已死烹走狗,走狗预感生惊慌。
外因猛士居功傲,打下天下该封赏。你不封王我自封,怎愿再去守边疆?
周事历历皆在目,裂土分封酿祸殃。尾大不掉是规律,周朝殄于后秦邦。
剖分海内立宗子,汉有天下矫秦枉。蛋糕不能自独享,异姓功臣亦封王。
数年之间便大坏,平城受困流矢伤。刘姓封王岂安泰?宗子七国乱纪纲。
贾谊提出治安策,晁错削藩好主张。吴楚借口“清君侧”,贤臣替罪作羔羊。
幸赖亚夫谋略深,刘濞大逆才未彰。柳子宏篇封建论,郡县之制秦开创。
用人乃是政之本,不肖居下贤居上。历尽古今兴衰事,中央集权第一桩。
二 空前统一好时代
高祖斩蛇起丰沛,乘运腾龙以跃鳞。天亡劲敌非虚言,天乃宇内万民心。
入关告谕安父老,约法三章称义军。豁达大度能听谏,广纳贤才善用人。
文帝颁发恤民诏,为民父母省忧深。废除肉刑重教化,朴素节俭如斯民。
景帝刘启承父业,休养生息重农林。生产发展百姓富,文景之治史公论。
雄才大略赞刘恒,求贤专聘非常人。跅陁之士亦在列,文臣武将有奇能。
烽火连照甘泉云,按剑而起遣将军。杀气鼓声天上合,大漠一战静妖氛。
西汉后期连年战,荆棘生遍千万村。刘秀平乱重建汉,统将御人谋略深。
邓禹功劳比韩信,却能始终忠于君。安抚云台廿八将,光武中兴有后盾。
弛禁山泽开关梁,太仓之粟陈相因。经济繁荣科技兴,创造发明成果频。
版图辽阔少边事,各族和谐一家亲。泱泱大国屹东方,汉朝遗产泽今人。
三 盐铁论争关国计
政策方略国之纲,总是有人论短长。
昭帝始元第六年,汉廷御前摆论场。
御史大夫桑弘羊,代表官方主演讲。
反方称为民代表,七十文学与贤良。
会议记录桓宽理,盐铁之论存典档。
论题多达六十个,焦点集中在非鞅。
大夫首先开话题,商君相秦倍赞扬:
内立法度严刑罚,不容奸伪民欢畅。
普天之下皆王土,山泽收税国富强。
军旅之费蓄积足,保疆有本无忧丧。
文学反驳大夫论,喋喋不休话语长:
文帝时无盐铁利,却有民富国安康。
愚人反裘而负薪,只爱其毛皮受伤。
商鞅峭法民畏惧,楚人搔动泣悼王。
大夫澄清事真相:秦任商君国始强。
二世邪臣窃国柄,诸侯叛逆宗庙亡。
盐铁之争史论多,实是儒法两主张。
守旧革新不相容,法治礼治分道扬。
桓宽偏向于文学,围攻大夫言多谤。
真理在手不怕辨,大夫思想放光芒。
四 黄天未立苍天死
常言天下有大势,久分必合合久分。
政权兴亡亦如此,实是物腐乃总根。
东汉政权到后期,桓灵两帝最聩昏。
宠信宦官胡作为,禁锢善类杀贤臣。
贪侈奢纵无限度,任凭贵豪掠夺民。
农民破产毙相枕,因饥死者至灭门。
逼上死路必反抗,全国遍地烈火焚。
苍天已死立黄天,张角自称大将军。
太平道会行医名,入道已逾十万人。
中平元年名甲子,大吉之年缠黄巾。
义军攻打各州郡,官吏闻风皆窜奔。
迭克南阳与邵陵,遍布八州洛阳近。
朝廷惊恐呈万状,外戚何进统御林。
地方豪强趁乱起,割据一方怀野心。
中央无力成空名,东汉实亡只名存。
天子年幼听太后,外戚宦官矛盾深。
献帝宠信十常侍,国舅设计诛阉臣。
宦竖阴谋先下手,剑锋之下丧何进。
为诛祸宦召董卓,豺狼进宫嗜血瘾。
群雄终成魏蜀吴,东汉已由三国分。
五 文化特色与形成
高祖慷慨歌大风,神州实现大一统。
政治经济基础上,观念形态要适应。
一统天地之常经,元元冀得安其命。
废黜百家尊儒术,皇权至上肃听令。
仁义不施势便异,得道多助守之顺。
文武并用长久术,赢得民心政权稳。
礼崩乐坏出大逆,犯上作乱失卑尊。
国家安定赖德行,明德慎罚安黎民。
汉初选择黄老说,休养生息阴阳顺。
中期尊崇新儒学,实是应变与时进。
华夏文明有文脉,特色形成有原因。
神奇汉字作载体,典籍丰富藏国魂。
史前文化多神话,三代战国呈缤纷。
文采风流出佳作,文史哲学有专论。
经济繁荣文化兴,国力雄厚养文人。
帝王带头作辞赋,大家频出傲世尊。
汉族文化积累深,同化外族有底蕴。
自然环境又独特,古老文明历久新。
中华文明凭传承,上承周秦下遗珍。
气势恢弘大气象,大汉文化史留勋。
六 史记汉书树丰碑
秦朝兴亡汉继起,可谓翻天又覆地。
经验教训太深刻,史家用笔正相宜。
太史公名司马迁,史令事业代相继。
父亲临终有重托,横祸辱身激宏志。
读遍典藏学富瞻,壮游充盈浩然气。
天赐一枝凌云笔,千古人事作臧否。
学究天人立宗旨,天乃时势不可逆。
人称万物之灵长,得失在人何须疑!
历史本是教科书,蕴含成败兴衰谜。
通达古今之变因,“原始察终”显真理。
著述贵在有创新,思想深邃识见异。
神枢奥蕴成绝唱,首部史家独言立。
通史开创纪传体,断代汉书亦称奇。
前部衔接续史记,后部详述七朝事。
史公行文讲气势,寄兴深远言外意。
班氏叙事考核详,舍文求史斟字辞。
汉书倾向偏史学,断代史作成范例。
班马优劣成话题,无聊议论谁高低。
体例完备汉史学,史公班氏百世师。
两部巨著树丰碑,中华文脉兴盛时。
七 两汉文哲放奇葩
经济发展民殷富,东方大国有风度。
多元整合大文化,文史哲学成就殊。
武帝宏志立功业,自然心理喜大赋。
汉初赋家数贾枚,鵩鸟高翔七发吐。
赋家之心包宇宙,佳作迭出数相如。
少而好赋称杨雄,京都大赋有班固。
全才张衡赋二京,开创新风众膺服。
汉末蔡邕与祢衡。汉赋发展已成熟。
两汉散文体裁多,贾谊鸿文论秦过。
盐铁之争桓宽录,纵横议论用辩驳。
历史散文史迁笔,典雅优美班氏作。
刘向所著列女传,魏晋小说开先河。
文苑又绽一奇葩,乐府搜集民间歌。
五言诗歌多佳作,古诗十九遗羲娥。
两汉时代兴文论,屈原楚辞认识深。
杨雄所持文学观,提倡明道后世尊。
文史奇才有王充,不朽巨著有《论衡》。
继承荀子唯物说,哲学史上立功勋。
汉朝继秦一统业,文化史上秦汉论。
先秦便有大文学,隋唐有根能发韧。
八 艺术天地多姿彩
秦汉皇朝气势宏,艺术中外有融通。
一统强盛为主线,多种风格能兼容。
长城秦陵兵马俑,建章上林阿房宫。
雄浑质朴石雕群,铜铸奔马欲腾空。
秦灭六国聚宝藏,壁画技艺荟咸阳。
车马出行场面大,帛画奇品现马王。
书法艺术多名家,秦篆汉隶体劲苍。
碑版摩崖多绝品,书法理论已有章。
雕塑艺术大兴旺,陶石木铜建辉煌。
骑兵战马将军俑,马踏匈奴意深长。
织染工艺兴盛期,制作最难是锦绮。
漆器几乎遍各地,金缕玉衣世叹奇。
汉承秦制设乐府,音乐舞蹈专管理。
中原西域与楚舞,交流结合便多姿。
汉代俗乐发展快,鼓吹乐多用典仪。
著名乐师李延年,横吹之曲鳌当时。
角抵运动似摔跤,杂技当时称百戏。
乐舞百戏砖画多,蹴鞠表演亦兴起。
华夏文明数千年,秦汉被称昌盛期。
纵继先秦横纳外,始有艺术新天地。
前文回顾
陈明福 | 《中华文明史诗传》第三章 一统天下始于秦 (1)
陈明福 | 《中华文明史诗传》第三章 一统天下始于秦 (2)